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政信息
《中国社会报》刊发岳根才局长署名文章——《用爱呵护成长 用心守护未来》
发布日期:2021-10-13浏览次数:字号:[ ]

2021年1012 中国社会报4版)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一项体现民生温度的社会工程,一项事关长远的战略任务,在构建机制体系、搭建工作网络、加强部门协同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织密织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全力呵护201万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高起点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扛牢未成年人保护重任,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常务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委秘书长、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5名市领导为副组长,33个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全市14个县(市、区)、所有镇街、村(社区)全部成立由书记牵头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四级书记抓未保”的工作格局。同时,市、县两级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对县(市、区)、镇街平安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镇街、村(社区)的职责范围,全力压紧压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责任。

高水准推进,构建工作体系

以阵地建设为抓手,构建上下贯通衔接、分级履职尽责的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持续加强场所打造、队伍建设、资源整合、功能发挥等方面的工作,规范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

市级层面实现编制突破。市委编办批准济宁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加挂未成年人保护科的牌子,成立济宁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13人。市委、市政府专门为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选取一处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及服务场所,并在预算外划拨500万元进行改造升级。县级层面加快转型升级。泗水、汶上两县成立有编制、有场所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科级事业单位,曲阜市儿童福利院转型为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其他县(市、区)采取依托社会福利中心或救助站的方式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基本实现了县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全覆盖。镇村层面配强工作力量。依托为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35处、配备儿童督导员156名,村(社区)设立“儿童之家”1038个。由村(社区)“两委”成员中的女性委员或妇女主任担任儿童主任,实现全市4401个村(社区)全覆盖。创新儿童专干人才培训、奖惩、评价工作机制,部分县(市、区)实行儿童主任津贴制度,保障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高质量落实,汇聚工作合力

市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第一时间明确领导小组运行规则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合力推动“六大保护”落实见效。

家庭保护方面,设立6400个家长学校,定期开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教。学校保护方面,连续10年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1734所中小学校实现法治辅导员、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社会保护方面,整合社会资源,涌现出致力儿童关爱保护的泗水县微公益协会、梁山县大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政社合作打造了“希望小屋”“圆梦微心愿”“爱心妈妈”等品牌项目。网络保护方面,广泛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等宣传教育,创建“好网民 在济宁”工作品牌,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政府保护方面,持续提高救助保障标准,加强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孤困儿童主动发现机制,近7200名孤困儿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司法保护方面,12家基层法院全部设立少年法庭,实现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建立多元救助模式,有效保障了涉诉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