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济宁市15分钟服务圈保护未成年人 | |||
| |||
(稿件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年6月16日2版) 2000 多年前,孟子提出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这里走向世界。关爱儿童,呵护成长,在孔孟文化发祥地的济宁世代传承,影响由深。 现在,一批配备了完善设备和人员的儿童关爱场所,在济宁市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学校、文化馆等地不断涌现,这里的未成年人有人管、有人帮、有人爱。 六一儿童节前,400 多名儿童和家长,在汶上县汶上街道八里桥关爱儿童之家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耕文化研学活动。 顶着烈日种小麦、拉耧车、拉碾子,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管理这里的儿童主任说:“关爱儿童之家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场地。室内 200 平方米,有作业辅导室、亲情话吧、图书室等。室外是莲花湖农耕文化园,有写生园、采摘园等,一起为孩子提供学习、娱乐、健身平台。” 在汶上第四实验小学小楼校区关爱儿童工作站里,有的学生在图书室看书,有的学生在活动室做游戏。心灵氧吧教室内,老师带着几位学生在做沙盘游戏。 “心灵氧吧由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由多名持证心理咨询师为学生、家长、老师开展心理咨询,可尽早纾解矛盾,防止演变成恶性事件。”汶上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海伟说。 像关爱儿童之家、儿童工作站这样的站点,汶上县目前有 58 处。为此,县财政从 2019 年起,每年投入1000万元,已实现 15 分钟儿童服务全覆盖。“为最大限度利用好儿童关爱场地,我们调研测算了各个村(社区)服务半径和能力,结果显示 15 分钟服务圈比较合适。 所以不是每个村(社区)都有儿童之家,但保障每个村(社区)都有一位儿童主任。”刘海伟说。 去年汶上县成功申请到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护童成长”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以此为契机,2020 年,汶上县培养孵化了 3 家儿童类社会组织,举办儿童“五防教育”56 次,监护人亲职教育和儿童体育活动32 次,婚姻家庭辅导 2942 对,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意识和父母监护意识。 “为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汶上县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汶上县副县长田利国表示,目前,汶上县已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县级未保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15 个乡镇(街道)和 360 个村居相应成立了未保工作领导小组。 “发生个案,我们会先提交给村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商讨方案,解决不了的上报乡镇、县领导小组。”儿童主任胡翠元表示。 作为先行区,汶上县的经验已在全市发挥示范作用。 目前,济宁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组织领导方面,市、县、乡三级全部建立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议事机制,156 个乡镇(街道)配备儿童督导员 161 名、村(社区)儿童主任 6640 名,90% 以上由妇联主席或“两委”女性委员兼任。 在儿童专干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全员培训、定期奖惩、业绩评价、监督管理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儿童主任津贴制度。 在政策制度方面,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适度普惠、动态增长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连续多年大幅提高保障标准,将低保标准边缘家庭重残、重病儿童纳入保障范围。 在阵地建设方面,2020 年济宁市实现市、县两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全覆盖,目前 50% 以上乡镇(街道)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在 80% 以上的村(社区)设立“儿童之家”。县级层面政府购买儿童关爱类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实现全覆盖,孵化培育了泗水微公益协会、济宁运河义工协会、梁山大义社工协会等专业社会组织。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