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点赞民政人”:一个基层民政人的一天 ——记鱼台县王鲁镇民政办主任李红伟 | |||
| |||
在你的想象中,一个民政干部的日常工作应该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敲敲键盘、品品新茶、瞅着钟点、按时下班?最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见到王鲁镇民政办主任李红伟之后,这一切浅薄的认知,统统被颠覆。 在这之前,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书面上的简介:李红伟,男,老砦镇老北村人,1975年3月生,退伍军人,鱼台县第九届政协委员。2000年到王鲁镇工作,2011年担任民政办副主任,2015年担任民政办主任兼敬老院院长。 采访那天,我刻意早到了两个小时。走过二楼民政办的窗前时,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在伏案打字,成摞的材料,遮住了他的脸,只看到他额头上渗出密密的汗珠。轻轻敲门,门很快被打开,“你好!请进!”中等个子、干练俊朗的他微笑着让座。随即端给我一杯水:“请问,你是哪个村的?有什么困难?”原来,他是把我当成了来寻求救助的群众。我说明来意,并表达了对他亲自开门的不解。他说,来找他的,大多是弱势群体,有很多人行动不便,再说给乡亲们开门,无形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沟通,就容易得多。 这时,他桌上的电话响起,我起身环视他的办公室,发现靠墙的两个档案柜里,排列着装满受助人员信息的档案盒,足有三十多个。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身后还放着一张简易小床,放下电话的他告诉我,那是他夜间值班时的“休息室”。 我忍不住问他:“看来这工作挺辛苦的,你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吗?”他说:“后悔从来没有过。就是有时候得不到群众的理解,被他们指着鼻子骂还得笑脸相迎,心里也挺委屈……”“但是看到困难群体都能及时得到救助,还是感到很欣慰。特别是2015年冬天的一个黄昏,大雪纷飞,我们接到群众求助电话,在王鲁镇辖区内发现一位流浪老人。我和同事樊维鹪立马出发,把冻坏了的老人送到县医院诊治,最后又把他安置在镇敬老院里。看着老人吃饱穿暖,脸上露出了笑容,虽然我们顶着大雪,到家时已是深夜,心里却很亮堂,很温暖。”我禁不住说“太感人了!”他笑笑:“这都是我们份内的事,没啥感人的。”“仅从2013年到现在,我们就收治了十几个流浪人员,都是先安置在敬老院里,再通过县公安局,帮助他们回家。”“那位老人也回家了吗?”我好奇地问。“没有,这位老人有七十多岁了,聋哑人,不能正常交流,生活不能自理,经公安局提取DNA,都没能查证其家庭信息。这几年,一直就住在咱们敬老院里,还有专人照顾。下一步,要给他一个身份,让他落户鱼台。” 谈话间,身后响起了“嘭嘭嘭”的敲门声。他快步走过去开门,“大叔,您又来啦!快坐下。”他搀扶着那位有七十多岁、穿着破旧、一脸愁容的老人坐在沙发上。老人一坐下就涕泪横流,边哭边骂。半天我才听懂,他是在骂李主任,嫌李主任不给他办低保。李主任端给他一杯水,不急不恼:“大叔,您消消气,我昨天刚了解过了,您的情况真是不符合低保条件,因为您有两个壮年的儿子呢。您老放心,我这就送您回去,一定说服您俩儿子争着抢着地养您!”老人破涕为笑。李主任抱歉地看看我,我说没事,下午再来。 然后,我转到了附近的敬老院。刚进院子,就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墙边的沙发上,入神地欣赏一盆正盛开的四季春。另一位老人告诉我,这就是那位聋哑老人。看他穿戴整齐、满面红光,哪还有一点流浪汉的痕迹呢!“这是李院长把他安排在这里的,要不然,他早死了!俺李院长,经常来看俺们,陪俺拉呱,关心俺们身体,还有时给俺们打扫房间。这不,又刚送来的新衣服!”穿新衣服的老人挺健谈的,我陪他聊了一会。他指着前边楼上的一个身影说:“那个老太太,一大家子都住在这里,都是李院长给安排的。” 我立马辞别老人,走向对面二楼。经过了解,知道这是王鲁村的村民王新君一家。王新君的妻子马小芝,患有严重精神病,母亲七十多岁了,身体也不好,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非常困难。李主任把他们全家都纳入低保,安排马小芝去岱庄精神病院免费治疗,每年都按时给他们送被褥、衣物、米面、年货等,为王新君找零活干,又为王新君的儿子争取到了曲阜九巨龙学校的免费生名额。去年,王鲁村拆迁,李主任又多方奔走,把王新君一家安置在敬老院里。王新君的母亲拉着我的手,眼含热泪:“孩子,你不知道哇!俺这一大家子,要不是共产党,要不是李院长,俺可活不了命哇!” 下午,我又来到李主任的办公室。“李主任还没回来,我是他同事高芬。”一位女士笑着招呼我。“民政办人少,有点忙。先给你县民政局保存的有关材料,你看看吧。”我打开材料细读,又是许多的想不到: 李红伟同志工作成绩汇总 一、创新民政工作备案制度、农村低保管理经验。 二、深入乡村,走遍所有民政对象家庭,建立健全各类服务对象的台账。 三、专门设计了通俗易懂的小册子,让老百姓少跑路。跑一次路,就能把事情办完。 四、在优抚、农村低保、抗灾救灾、大学生救助等工作中,严格把握政策尺度,坚持实事求是。 五、2017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全镇所有困难户的危房改造。 六、在担任优抚联络员期间,任劳任怨,对不同困难的优抚对象制定不同的优抚措施。很好地安抚了优抚对象。 七、积极争取资金,先后在闫庙村、刘庄村、潘庄村新建、改造高标准养老院,让空巢老人都老有所依。 八、2011年,百年不遇的雪灾,他带领民政办全体人员,一天也不休息,核查灾情,及时上报,使所有灾民都得到了及时安置。 九、成立了从镇到村的红白理事会,提倡移风易俗,一切从简,狠刹攀比之风,得到群众的一致称颂。 十、协助镇政府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每周义务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15年任王鲁镇敬老院院长以来,多方筹措资金,对敬老院进行全面改造,铺设消防管道、安装消防栓、改造灶房、购置护理床、消毒柜、饮水机等。 李红伟同志2012、2016、2017年度考评中,获“优秀”等次;2015、2016年被王鲁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个人”;2017年获县“和谐使者”称号;在十九大维稳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县委县政府嘉奖;2017年获全市大爱民政人“十佳民政办主任”提名奖…… “李主任太低调了!对这些先进事迹、荣誉称号,竟然只字不提!”看完材料,我脱口而出。“他是很低调。你看到墙上的一个个钉眼了吗?那原来是挂的他的奖状和群众送的锦旗。他都是象征性挂一下,就取下来。他说这是他的职责,不值得邀功和炫耀。”高芬边说边把材料收起来。 这时李主任回来了,满面春风,一看就知道是老人的问题解决了。他笑着和我们打了招呼,就拉开抽屉,拿出饼干狼吞虎咽。这时,门忽地被打开了。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男子,一屁股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咱老铁的母亲去世了,我专门从上海赶回来,咱赶紧去吊唁吧!”李主任递给那男子一杯水:“我接到通知了……但是,我现在不能去,手头活太多。再说,我这还有客人呢!我晚上去。”“谁家吊唁晚上去!你说你这是干的啥工作!家里两个孩子长这么大,你管过吗!全是嫂子一个人拉扯,还忙着生意!八十多的老爹老娘你不常回家看看,结果他们坐公交大老远来看你!去年你儿子在济宁住院,你一天都不陪护!朋友结婚你不去,朋友母亲去世,你还是不去!是,你礼金到了,可我们要看到的,是你的人……”看样子,李主任的朋友是真生气了,不停地指责他。“对不起,对不起……可是,这些老弱病残,他们更需要我啊……”李主任内疚地握住了朋友的手。朋友忽然就心软了:“理解,理解……我们一直都理解你,支持你。要不然也不会和你做这几十年的朋友啊!行吧,晚上就晚上吧……” “叮铃铃……”电话又响了,李主任立马抓起电话:“什么?有个女孩在马路中间晃来晃去?说话含混不清?好好好,我马上到!您一定不要离开!”他放下电话,“不好意思,各位,我得赶紧出去一趟。”边说边飞速下楼。他怎么像是“110”啊?啥事都管! “看来,今天晚上的吊唁,也得取消了。”我和他的朋友,异口同声地说。
稿件来源:济宁市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点赞民政人”活动报道 作者:李静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