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点赞民政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记济宁市社会福利中心孤残儿童护理员陈宪芹
发布日期:2018-10-19浏览次数:字号:[ ]

 

见到陈宪芹,是在雨后的早晨,她送三个孩子上学刚回来。她年龄与我母亲相仿,所以我称呼她为陈姨。陈姨身材不高,短发,圆脸,步履稳健。我说明来意之后,便促膝交谈起来。谈及孤残儿童时,她打开了话匣,目光缱绻,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陈姨孀居多年,膝下一子,正在服役。来福利院工作,尚是她孀居后不久。亲戚见她形状,说找份工作罢,有事做也不至于憋闷而胡思乱想。问她福利院的工作可有意向。陈姨说先去看看吧。不料这一看,眼前的情境却在她心里掀起波澜。她决定留下来。这一留,便是二十多年。

“他们非常可怜。那些小眼睛躺在床上,盯着你看,让你揪心。”陈姨回忆初到福利院的情形时,如是说:“我有孩子,并且我的孩子失去了父爱。可是眼前的这些孩子,他们被大人抛弃,缺失的爱更多。”   

陈姨举家搬进了福利院公寓,抚养儿子的同时,她想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床榻上的孤残儿童。陈姨的儿子在见到那些患儿之后,哭着说:“妈妈你真好,没有丢下我改嫁……他们太可怜了。儿子的一番哭诉,让陈姨心里五味杂陈。她能感知到儿子心里的惧怕,怕自己和周遭的患儿一样被无情抛弃。同时她又能感知到儿子心里的怜悯,至少他还有母亲在,可他们呢?他们一无所有。陈姨的儿子参军之后,常和她通电话,戏谑说:我不在您身边,孩子们带给你的欢乐比我要多得多。”

文哲被送来时,大抵是在零六年春天。三个月大,脑瘫患儿,体重只有两斤多。望着这个鞋底般大小的羸弱婴儿,陈姨的心收得很紧。天气虽不是很冷,但低体重儿仍需要保暖。那时候已经停暖,又没有空调,陈姨便灌了几个暖水袋放在包被夹层里,围着文哲摆了一圈儿给他取暖,然而又怕他被烫伤,所以隔一会儿便掀开包被儿看一看是否有异恙。

若是正常的婴儿,如果肚饿,抑或拉了便,他会哭闹,可是文哲无法表达。常常解开包被来查看并不妥,毕竟天气尚有些冷,容易着凉。这该如何是好?

观察他们的眼睛。”陈姨兴奋地说。

你仔细端详,若孩子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你看,你便掀开包被看吧,非拉即尿。若没有拉便也没有尿湿,那便是饿了。如果望向你的眼神中有一些舒展与闪烁,那是他在和你交流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若非经过长期细致人微的观察,想必是无法做到的。

和文哲一般月龄的孩子渐渐长大,皮肤也逐渐润朗起来。无数的日日夜夜里,陈姨守在榻前,给他们喂饭、穿衣、洗澡、清便,她成了这些孩子的全职妈妈。有时她累极了,靠在床边,望着这些孩子, 似乎看到他们坐起身来,似乎听到他们开口说话了。说得什么?饿了?好的宝贝,饭来了! 然而孩子们并没有坐起身,也没有开口说话。幻象,好美。

喂饭时需要格外注意的事情也挺多。最重要的是营养搭配一定要合理,不然孩子们容易出现并发症。”陈姨说道。

工作之余,她学习营养配餐,并考取了营养师资格证。这在当时,尚是一种极冷门的专业。配餐之后,将饭打成糊糊,一勺一勺喂给孩子。喂完一小碗之后,你看吧:如果他目光是盯着勺子,那是还没有吃够, 就再喂一点儿;如果是望向你,就是吃好了,再喂,就撑着了。原来这世间还有如此异乎寻常的事。

兔唇的孩子不太好喂。喂一口,漏出来半口,还很容易呛着。

陈姨说的是党育,一个兔唇的脑瘫患儿。她来时三个月大,被收养在陈姨负责的脑瘫患儿组。 给她喂饭,陈姨往往会被她喷得满脸满襟都是饭糊糊。每呛到一次,陈姨便拍拍她的背,让她歇一歇,再继续喂.

给她洗澡也挺困难。陈姨喟叹一声。

党育全身的肌肉张力低,身体软塌塌的,抱起来像抱着一团发好的面。她扶不成个儿,抵在盆沿里罢,又怕她身体一歪,软下去而呛了水。索性澡盆里少放 一些热水,这倒便宜,但是热水少了,却凉得快了,所以 陈姨每次都给她洗得很匆忙。

给年长而又肢体僵硬的孩子洗澡也不啻于斯。他们己经长高,躯干与下肢呈一条线,看起来像块木板,站不住,浴盆里又放不下。所以陈姨往往是跪在盆边,将孩子树在自己肩上,双手扶住他的腿,由同事给他擦洗。

最担心的还是孩子入学以后面临的种种问题。接触外界环境之后,他们的疑问也多了起来。包括他们对自己身世的追问。”

陈姨调入了学龄儿童组后,负责几个入学儿童的接送工作。刚人学时,孩子们看到其他同学有父母接送,便问陈姨:陈奶奶,我的爸爸妈妈呢?陈姨心头一紧,抚摸着他们的小脑袋说:你们小时候太调皮,爸爸妈妈把你们放在奶奶这里改造,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样的答案或许牵强,但是这些孩子或许想到,这个奶奶和蔼可亲,平日里对待他们又无微不至.所以不会说谎。

孩子们慢慢长大,读到了三年级、四年级。陈姨便逐渐把他们的身世告诉他们,因为他们已经懂事,刻意隐瞒是瞒不过的,甚至还会带来负面心理。在告知了孩子们真实的身世之后,她语重心长地说:奶奶永远是你们的亲人。奶奶不求你们将来能出人头地,但求你们心底永远阳光。

接他们放学,见其他同学买零食,他们也要。陈姨欣然说:好,咱也买!她每个月总要从工资里拿出几百块钱来,给孩子们花销。她从不怕孩子们向她伸手要钱,反而怕他们不要,这样会与她产生生疏感。晚上,陈姨给他们讲故事,帮他们辅导功课。若孩子们做作业时调皮捣蛋,陈姨便会严厉地加以批评。她一直在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让陈姨觉得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成绩都挺优秀。

“去年接送八个孩子上学放学,今年是三个,其他几个孩子被领养了。陈姨说。每当有一个孩子被领养,她都无比得高兴。她一直认为,一个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才是幸福的,完满的。

 

 

稿件来源:济宁市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点赞民政人”活动报道

作者:张玉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