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
济宁市民政局践行“1354”工作思路打造过硬民政模范机关
发布日期:2022-08-17浏览次数:字号:[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关心指导下,济宁市民政局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模范机关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民政民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模范机关建设作为推动管党治党、锻造干部队伍、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融入“1354”全市民政工作思路,按照“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创建要求,以“九联九促”为工作抓手,以政治建设统领高质量党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标准履职,不断推进模范机关建设提质增效,实现民政事业争先进位和创新发展。市民政局连续18年获评省级文明单位,被民政部、人社部表彰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连续8年获省民政厅综合评估优秀等次,去年被评定为优秀一等,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评全市模范机关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市慈善总会办公室2个直属事业单位获评模范机关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一、锚定一个目标,即牢牢把握“走在前、开新局”全局性定位,把“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作为目标追求。着力提升三个方面,形成机制牵引,让目标落实为行动,营造“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好生态、好氛围。一是党建统领。以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为主线,第一时间制定方案、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第一时间专题调度,部署开展基层党组织提升三年行动,建立全面从严治党“三张清单”和机关党建 “三级四岗”责任清单,市级重点实施“1464”党建工作法、打造“四心同聚·济民善政”党建品牌,实现局属各事业单位、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党建品牌全覆盖,把民政系统党组织建设成引领民政事业发展的坚强堡垒。市社会组织公益园党总支被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直民政系统创建五星级党支部2个、百强特色党支部1个、共产党员先锋岗2个,1名同志获得市级“两优一先”表彰。二是改革创新。紧扣党的建设和业务重点工作,实行局班子领衔改革突破工程,班子成员就分管领域工作进行系统调研、形成报告,重点成果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汇报,争取重视支持。目前已形成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5个、机关党建创新项目5个、党建研究课题2个,业务领域政策理论调研课题105个、创新案例84项。其中,“文化养老”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案例;“济时救”品牌获评2022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督查发现典型经验做法被省政府发文通报表扬。三是争先进位。响应市委市政府 “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工作号召,建立干部工作实绩台账、“三争”荣誉榜单,将干部评价与实效实绩联动挂钩,创新创先创优成果在考核评估中增加分值比重,努力推动全系统凝聚“逢旗必扛、逢冠必夺、逢一必争”的共识共为。去年以来,新承接各类省级以上试点20余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现场推进会、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工作推进会等2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会议在我市召开;市政府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全国社会管理人才培养创新示范区,全国唯一的社会管理人才培训示范基地项目落地济宁,9月底将建成运营;我市连续五届跻身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50强、现排名第16位;未成年人保护、养老服务、移风易俗等多项工作得到央媒宣传报道,今年得到市委市政府2次通报表扬。

二、做到三个统筹,以系统思维考量全局,为实现全年任务目标谋好篇、布好局、筑好基。一是统筹抓好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着力搭建3个融合互促平台:第一,党建文化平台。市级层面,高标准建设民政党建服务中心,设有“一心一廊四室”,即党员活动中心、党建文化长廊、初心室、莲心室、强国直播室、清风书画室。县级层面,也都结合各自实际打造党建阵地,如曲阜市的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汶上县的“113X”党建工作模式等各具特色。第二,党建项目平台。围绕“党建+社会救助”“党建+养老服务”“党建+慈善”“党建+社区治理”等方面探索创新,开展了“不忘来时的路”红色地名征集、“‘未’爱同行·守护成长”等系列活动,红色地名海报《微山湖》荣获民政部“红色地名 礼赞百年”地名征集活动图影作品一等奖,曲阜市被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确定为党建联系点。第三,群众路线平台。以“真情办实事、满意在民政”为主题,市、县、乡、村四级民政党员干部联动走基层、大调研、访民情,通过支部联建、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入户走访慰问等方式,倾听基层声音、宣传惠民政策、了解群众需求,提升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针对性。我市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位列全省第5位。二是统筹抓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建立“一排底线”台账动态更新制度,每月全面梳理风险隐患,每周工作例会安排序时性底线工作,强化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市县两级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活动264场次,着力在履职担责、风险防控、舆情应对上补足能力短板。畅通渠道及时受理办结群众信访事项13件、网络诉求100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清零”,“4个3”信访工作法在全省民政信访培训班上作经验介绍。召开宣传工作提升会议,聘请专业机构强化舆情监测,开展保密管理自查整改。围绕疫情防控,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机构“一对一”包保,做到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不落一人,确保228处民政机构平稳运行,3016名工作人员和11589名服务对象生命健康安全。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大检查、大诊断专项行动,综合运用“督导检查、专家诊断、计划执法、联合检查、交叉互查、机构自查”六种形式,推进民政服务机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今年以来,市县两级派出检查人员2008人次,检查机构1949家次,整改问题1813项。市民政局获评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三是统筹抓好品牌培树和筑牢基层基础。实施“一科一品牌、一县一精品”培树工程,年初定计划,每月调度进展,每季度汇总成果,以品牌建设倒逼工作提升。市级层面打造了“济时救”社会救助、“儒乡圣地 孝养济宁”养老服务、“慈润济宁 善行万家”慈善工作、“点燃爱心 牵手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汇济社彩”社会组织、“四位一体 五制运作”基层社会治理等改革品牌。同时,树立大抓基层基础的鲜明导向,以钉钉子精神建强基层民政工作阵地,提升基层民政队伍能力,努力实现有机构理事、有人干事、有钱做事、有场所办事、有办法成事的“五有”目标。市县两级全部建立有编制的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56个乡镇(街道)未保站、社工站实现全覆盖,4401个村(居)配备儿童主任、救助协理员、红白理事会。

三、强力攻坚“五大工程”,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力争在推进民政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最佳业绩。一是攻坚康养高地建设提速工程。市委市政府成立市级领导牵头的养老托育指挥部,将发展养老服务纳入市党代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全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编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整体解决方案,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智慧乐居、幸福康养标杆城市。今年以来改造提升敬老院30处,新改建老年人幸福食堂102处,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31户,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3155张,培训养老护理员3976人次。巩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成果,开展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谋划实施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争取专项债3000万元,市级智慧养老平台建成试运行,县级智慧养老平台完成建设升级、实现市县对接。与山东健康养老集团在养老产业方面战略合作。全市规划建设20处康养示范社区项目,推进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进养老机构。二是攻坚兜底保障能力提高工程。分管市长牵头成立 “济时救”工作专班,市政府印发创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先进实验区实施意见,完善32个部门协同的大救助体系。9类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标准整体提高13.2%以上,其中农村低保、特困提高18%,残疾人“两项补贴”提高15%,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缩小到1.26:1,惠及困难群众33.4万人。创新“济时救+”“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救助急难群众3598人次,为2.5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济时救-幸福来敲门”社会化照护服务。修订低保办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低保特困行政文书,开发救助对象死亡和车辆信息核对预警系统,联合12个救助职能部门举办线上大讲堂等政策宣传活动,“济时救・码上服务”实现村居全覆盖。三是攻坚未成年人保护水平提升工程。建立“四级书记抓未保”议事协调机制,全域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创建工作,统筹协调、督促推进“六大保护”走深走实。泗水县、汶上县、邹城市高分通过省级试点验收,泗水县、汶上县获省民政厅推荐参评全国未保示范县。全面实施“三亮三学三做”儿童主任赋能行动,推进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乡镇未保工作站全覆盖、规范化,开展孤困儿童健康成长支持计划公益创投大赛。国刊《人民文学》头题发表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纪实小说《亲爱的小孩》;邹城市后八里沟村儿童主任曹敏受邀参加全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实施一周年座谈会;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杨殿生同志受邀参加全国政协“加强未成年人权益的综合保护”视频调研会议;央视新闻、中国推介、中国社会报、大众日报、山东卫视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我市未保经验做法。四是攻坚基层社会治理提效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村务公开目录修订工作。创新建立村务公开记录簿、“四议两公开”记录簿、社区协商写实记录簿“三本一册”制度,63%的乡镇推行村务“码上公开”,改造提升210处村级服务场所,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达到14.4人、列全省第2位。社会组织“党建入章”率达到98%、年报率91%,培育省级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19处,统筹开展社会团体分支机构、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僵尸型”社会组织和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等专项整治工作,动员54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乡镇(街道)社工站覆盖率达到100%,总结推广梁山县社会工作“3456”模式,志愿者注册率、志愿服务总时长和人均时长均列全省第1位。开展慈善文化“六进”行动,募集慈善款物1亿元,福彩销售额同比增长23.5%,年初慈善工作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介绍经验,近期慈善、志愿服务、福彩销售在全省民政局长座谈会再次典型发言。五是攻坚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提质工程。深入学习宣传《地名管理条例》,启动主城区地名规划编制,组建国家地名委专家参与的济宁市地名管理咨询专家库,采用专家命名和社会公开征集名称相结合方式,拟定济曲快速路、机场连接线及17座过街天桥命名方案。市委市政府成立地名工作专班,全面摸排主城区地名现状,对9座无名桥梁、87座无标志桥梁、226条无名道路进行调整优化。“印证济宁”地名篆刻作品亮相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金石文化展,4处村落完成《守望地名》拍摄,新规划建设1处地名文化主题公园。我市获评全省地名文化遗产试点市。在去年新改建公益性安葬设施262处基础上,今年计划新改建公益性安葬设施110处,已完成86处。嘉祥县逝者身后事零跑腿服务上升为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深化婚俗改革、移风易俗,清明节期间,我市代客祭扫服务工作连续2天被央视新闻宣传报道。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静默认证”,开展“爱助我家”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精准帮扶慈善公益行和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147名长期滞站人员全部落户安置、移交至福利机构。

四、大力夯实“四个保障”,努力展现模范机关先锋形象,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一是打牢政治为先、实干为要的思想基石。树立旗帜鲜明讲政治工作导向,构建党组主体责任、派驻纪检组监督责任、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四责协同”机制,在班子建设上突出政治能力,在教育培训上突出政治要求,在选人用人上突出政治标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落实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举办理论中心组学习7次、“第一议题”学习26次、党组书记讲党课1次,联合县级民政部门到梁山抗日纪念馆、微山湖抗日英烈纪念园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集中学习研讨、专家辅导授课、领导带头宣讲、现场实践教学等形式,学深悟透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锻造全面过硬、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三年行动”,2月召开为期2天的全市民政工作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3月召开全市民政工作暨强作风提质效奔第一动员部署会议,4月召开全市民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6月召开市直民政系统警示教育会议,制定《作风建设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十项措施》等文件,开展“强作风提能力争一流”专项行动、局属事业单位服务质效提升行动,以作风建设成效推动工作提速提效。开展“领悟·体悟·践悟”主题活动,实施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大练兵、大比武等“九大行动”,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行、以行践学。抓好年轻干部教育培养,组建9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坚持“天天学、周周研、月月赛”,开展集中学习80余次,推进青年干部强党性、挑重担、守纪律。去年以来,先后有7个集体、38名个人获得包括“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在内的市级以上荣誉。三是干出责任共担、争先向前的必有姿态。树牢“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境界标准,紧盯市委市政府和省民政厅安排的重点工作,各项业务确定了对标赶超目标,制定21条重点工作线,实行“一个专班、一个牵头领导、一个牵头科室、若干责任科室(县市区)”工作推进机制,建立挂图作战目标任务图、重点工作进度图、问题破解销号图“三张图”,做到周盘点、月调度、季督导、半年评比、年度交账、动态“蓝黄红”牌管理,以图定责、看图作战、按图问效,重点工作台账和周例会制度连续三次得到市政府督查通报表扬。四是倡树从严从实、正风肃纪的政治生态。联合审计部门围绕中央审计问题,实现对县市区全覆盖审计检查。配合省民政厅、市人大等开展财务审计检查6批次,开展三类“四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进行集中整治,对检查反馈的各类问题,坚持即知即改、举一反三,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见底到位。开展廉洁文化进机关活动,打造“儒韵清风·清廉民政”品牌,邀请派驻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集体廉政谈话,局主要领导讲专题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山东正风肃纪反腐2021》等3次,局属各单位在办公区域通过张贴廉洁格言警句、设置文化展板等,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